1989年 |
台北藝術大學畢,開始從事舞台設計工作至2010年退休,長期合作的表演團體─當代傳奇劇場、無垢舞蹈劇團、優人神鼓、金枝演社、太古踏舞團、魏海敏古典劇場 |
1997年 |
任永豐餘藝術事業部經理時成立匯川聚場,辭去企業職務創立中華民國藝術文化環境改造協會 |
1998年 |
創建華山藝文特區,匯川第一號作品「螢生物─行進華山」開啟匯川聚場跨領域藝術之列車。
「瑩生物」全省流浪演出為台灣環境藝術的先驅,至今在信義威秀、新光香緹大道仍可見牠的身影。 |
1999年 |
「生命記憶體」首演於華山烏梅酒廠,舞台裝置「人體記憶」系列作品展於台灣各閒置空間及澳洲、香港(粉樂町) |
2000年 |
「零」匯川聚場首次以流動舞台裝置在全國各地公演。 |
2001年 |
「沉默三部曲」張忘、者為仁、黃海鳴三段SoLo於華山高塔內演出,連續三年獲國藝會補助之後,匯川開始走上獨立經營之途,十年來從不申請任何補助,在藝文界自成一格。 |
2002年 |
擔任第四屆台北藝術節總監,開啟松山菸廠對外的門戶,繼華山之後再一次讓閒置空間轉身藝文空間。 |
2003年 |
致力台灣街頭藝術的推廣與實踐,與台北市文化局協力完成歷史的一頁,在立法試辦二年後,辭去委員的職務。2005年成立匯川街藝連線,由文化局公開受證,藝文轉戰街頭。 |
2004年 |
漢字文化節邀請跨界演出「飛白」,台北藝術節邀演「逐墨」於中山堂,以東方前衛為主軸跨界藝術再起風潮。 |
2005年 |
「水火祭•特洛伊」匯集藝文各界菁英於華山劇場重演特洛伊,成功阻擋文建會的「台北藝文之星」。「神遊記」張忘人形裝置展,在策展「吵」藝術節首次現身,立刻成為街頭新潮流。 |
2006年 |
至今每年率團員赴歐洲藝術節交流演出,神跡遍佈亞維儂、愛丁堡、威尼斯、巴塞隆納、紐倫堡、佛羅倫斯…等歐洲文化古都。 |
2007年 |
致力於公共藝術生態化,出身北藝術美術系,對雕塑、公共藝術早有涉獵,但公共藝術節卻未能融入生態環境。策展第一、二屆十三行太陽祭,成功整合公共藝術、裝置藝術及表演藝術。 |
2008年 |
「神遊華山」在2003文建會自行經營華山後,華山的跨界藝術界朋友也一同參與「神遊記」,在現任華山經營者王榮文邀請下重返華山。 |
2009年 |
「神遊地」、「華山風」再度將華山帶回環境生態的華山,跨領域藝術聚落的華山。 |
2010年 |
開始著力於藝術教育,任教台灣戲曲學院及實踐大學音樂系,在教育部支持下於博嘉國小成立未來想像劇團。 |
2012年 |
策展「匯川藝術節」久違六年重返劇場創作─「光行者」,首演於華山「匯川藝術節」。 |
2014年 |
「行旅途」張忘跨界獨舞*李哲藝多媒獨奏,鶴金新水墨展於華山1914果酒二樓展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