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遊亞威農
2015
  神遊亞威農
2013
  神遊羅騰堡.威尼斯.
佛羅倫斯
2011
  上海世博台灣館
2010
  上海世紀廣場
2010
  英國倫敦
2009
  英國愛丁堡
2009
  前進澳門
2008
  德國科隆
2008
  神遊亞威農
2008
  神遊亞威農
2007
  西班牙巴塞隆納
2006
  法國亞威農
2006

2006 亞威農

各色海報佈滿牆面、櫥窗、路燈桿、柵欄、門窗、甚至河渠水車 …. ,表演團體著裝在市區遊街宣傳,不時來一段即興演出,人群摩肩擦踵,步履悠閒雙眼卻忙碌地被各種街頭表演或攤販吸引,這裡是法國南部的亞威農,興奮、期待、忙碌的節慶氣氛籠罩全城。在 2006 年 7 月 7 日,第六十屆亞威農藝術節( Festival d'Avignon )將開始連續二十一天的展演;同期間,外藝術節( Avignon Festival Off )也以 856 個展演活動,在城內及近郊的 103 個地點進入百家爭鳴的第四十屆。

從 1947 年創辦開始,亞威農藝術節始終堅持最初的創新與民主精神:讓亞威農成為一個讓劇場發揮創意、與其他藝術對話、並開放給廣大群眾參與的場域。每年受邀加入策展的藝術家,其作品和觀點引導了節目規劃方向。

今年由法國奧爾良國家編舞中心藝術總監 Josef Nadj 出任此角色,生於東歐 Voivodine 、在匈牙利布達佩斯求學、八 ○ 年代來到巴黎開始編舞生涯, Josef Nadj 受到文學、詩歌、繪畫、音樂的啟發頗深,他的經歷和關注,導出今年的主題:對土地根源和主體認同的提問以及地域的移動漂流。在真實世界,這是今日歐洲人民對歐盟為他們帶來之改變的省思,是遷移間對不同國家文化的開放態度與好奇;在藝術表現上,反映在不同國籍、不同領域、不同世代之創作者的合作計畫,於是本屆藝術節安排許多跨領域的跨國創作,音樂性與美術性強。 Josef Nadj 向詩人 Henri Michau 致敬的開幕大戲『 Asobu 』,除了該團十位舞者外,還邀請八位音樂家、六個日本舞者同台演出。備受矚目的新秀導演 Stefan Kaegi 的『 Cargo Sofia-Avignon 』,由保加利亞司機駕駛,以移動卡車的形式,結合戲劇和錄像藝術,帶著觀眾體驗一個隱喻的流動新歐洲。作品融合舞蹈戲劇音樂且衝突性極強的比利時團體 Needcompany ,詮釋劇團靈魂人物 Jan Lauwers 的新作『 Le Bazar du Homard 』,以黑色的荒誕之眼觀看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充滿種族和政治關懷的導演 Peter Brook 推出『 Sizwe Banzi est mort 』;嘻哈舞蹈( hip hop )、新馬戲、當代偶戲、馬術戲劇也都在節目之列。
 
 
亞威農藝術節對觀光客而言,是看熱鬧的度假時光;對觀眾而言,是大飽眼福的機會;對創作者、表演者而言,則是一個對話交流的時刻,甚至是受到策展人青睞揚名立萬的關鍵時期。今年適逢第六十屆,法國文化部還特別在七月十七日舉辦連續二十四小時的節目,包括夜間表演『黎明前的五分鐘』和以過去及當前法國戲劇為主軸融合影像、聲響、文本演出、對話座談的活動。
 
 
在亞威農,有不少來自台灣、日本、韓國的藝術節朝聖者,匯川聚場『神遊記』的諸神,則在藝術總監張忘的帶領下,由台灣神遊到法國,成為國內第一個攻佔亞威農街頭的表演團體,化身為街頭來往人群朝聖的對象。從七月五日站上亞威農街頭演出的第一天起,藍星人、秋神、月神、春神、松神、龍神、蛇女、畫神,來自東方哲思精神且美術性極強的角色,在西方的歷史建物和街頭表演者環繞下立即脫穎而出,成為注目焦點,藍星人中外皆同,是孩子和青少年的最愛,除打賞外,西方觀眾更藉著對角色的主動擁抱與親吻來表達喜愛之情,對服裝造型的讚賞不絕於口「太棒了真有創意」、「服裝做的非常非常好」。當觀眾與演出者互相欣賞彼此擁抱,時間與空間的距離,東方與西方的文化隔閡,消弭無形,亞威農藝術節既開放又融合的魅力,具體而微地呈現在由想像和創意構築的街頭世界。